测试分选机高低温设备是半导体芯片(尤其是车规级、工业级芯片)测试环节的核心辅助设备,其核心功能是为芯片提供精确可控的高低温环境,模拟芯片在温度下的工作状态,配合分选机完成 “温度 - 性能" 关联测试及分选。其工作原理可从温度环境构建、温度精准控制、与分选机协同测试三个核心维度展开,具体如下:
高低温设备通常与分选机集成(或作为独立模块对接),核心由高低温腔体、温度调节系统、温度控制系统、机械传送接口四部分组成。
高低温腔体是芯片测试的 “温场核心区",其设计直接影响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,原理如下:
密封与隔热设计:腔体采用隔热材料(如聚酰亚胺、气凝胶)和密封结构(硅胶密封圈),减少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,避免腔体内温度波动。
测试工位布局:腔体内设有芯片承载台(如吸嘴或托盘),用于放置待测试芯片;同时预留探针卡接口,确保测试时探针与芯片引脚精准接触(电连接)。
气流循环通道:腔体内设计特殊风道(如侧进上出、环形循环),使温控系统产生的冷热气流均匀流经芯片表面,避免局部温差(如芯片附近温度偏差≤±0.5℃)。
温度调节系统是高低温设备的 “动力源",负责产生冷量或热量,并通过热交换将温度传递到腔体内,核心分为制冷子系统和制热子系统。
温度控制系统是 “大脑",通过闭环反馈控制实现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精准匹配,核心包括:
温度传感器:在腔体测试区、气流通道等关键位置部署高精度传感器(如铂电阻 PT1000),实时采集温度数据(精度可达 ±0.1℃)。
控制算法:基于 PLC 或工业计算机,采用 PID(比例 - 积分 - 微分)算法处理传感器数据:
当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,启动制热系统(或降低制冷功率);
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,启动制冷系统(或降低制热功率);
通过动态调整功率,确保温度波动控制在 ±1℃以内(车规级测试要求更高,需 ±0.5℃)。
升降温速率控制:通过调节制冷 / 制热功率(如变频压缩机、可调加热电流),控制升降温速率(如 5℃/min~10℃/min),既满足测试效率(快速达到目标温度),又避免温度骤变对芯片造成热应力损伤。
高低温设备并非独立工作,需与分选机的机械传送、测试系统深度联动,流程如下:
芯片上料与传送:分选机通过机械臂或吸嘴将待测试芯片从料盒取出,经传送轨道送入高低温腔体的承载台(此时腔体预调至接近目标温度)。
温度稳定:腔体关闭后,温控系统快速将芯片及周围环境升温 / 降温至目标温度(如 - 40℃、85℃、125℃),并保持稳定(通常需 10~30 秒,根据芯片尺寸和热容量调整)。
电性能测试:当温度稳定后,分选机的探针卡下降,与芯片引脚接触,测试系统(ATE)向芯片施加电信号,检测其在该温度下的电压、电流、频率等性能参数(如车规芯片需测试 “低温启动"“高温漏电" 等特性)。
分选与下料:测试完成后,探针卡撤离,芯片被传送出腔体;分选机根据测试结果(合格 / 不合格 / 分级),将芯片分拣至对应料盒。
循环测试:重复上述流程,同时温控系统根据下一批次测试需求,提前调整腔体温度,减少等待时间。
为确保测试可靠性,高低温设备需满足以下核心指标,其原理也围绕这些指标设计:
温度范围:覆盖芯片应用场景(如车规级通常要求 - 40℃~125℃,军工级可达 - 55℃~150℃);
温度均匀性:通过优化风道(如湍流循环)和加热 / 制冷布局,确保腔体测试区各点温差≤±2℃;
响应速度:升降温速率≥5℃/min(提高测试效率),且温度过冲≤3℃(避免瞬间超温损坏芯片);
安全保护:内置超温保护(温度超过设定值 ±10℃时自动停机)、过流保护、腔体压力异常保护等,防止设备或芯片损坏。
综上,测试分选机高低温设备通过 “精准控温 + 高效协同",为芯片温度下的性能验证提供了可靠环境,是保障芯片(尤其是高可靠性场景芯片)质量的核心设备之一。